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重要理念,并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等场合多次就走和平发展道路作出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了和平发展的战略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梦与和平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是一致的,中国梦是我们的崇高目标,和平发展道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正确途径。
回顾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历程,我们认识到一个真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掌握了一个法宝,改革开放是实现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的30多年,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就能更为顺利地推进民族复兴的进程,就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我们的中国梦营造更为有利和良好的国际环境...<<详细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新内涵
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国人民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论”,中国人的血脉中没有称王称霸、穷兵黩武的基因。中国将坚定不移沿着和平发展道路走下去,这对中国有利,对亚洲有利,对世界也有利,任何力量都不能动摇中国和平发展的信念。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上的讲话
和平发展道路就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寻求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条道路最鲜明的特征是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科学发展就是尊重并遵循经济社会和自然发展规律...<<详细
成果一:
3月22日至30日,习近平对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刚果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内容丰富,日程紧凑,9天共出席了66场活动,与32位国家元首及政要举行会谈和会见,发表了20多次演讲和重要讲话,出席了10多场人文和公共外交活动,多角度、深层次阐述了中国的外交政策和重大主张...<<详细
成果二:
3月22日至4月1日,习近平主席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主席在出席荷兰核安全峰会期间,除会晤奥巴马外,还会见了韩国总统朴槿惠、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芬兰总统尼尼斯特、英国首相卡梅伦等领导人...<<详细
成果三:
4月8日至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应邀出席在海南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详细
成果四:
5月4日至11日,李克强总理出访埃塞俄比亚和非盟总部、尼日利亚、安哥拉、肯尼亚的非洲四国外交之旅,既是李克强今年首次出访,也是中国新一届政府总理首次访问非洲。李克强出访非洲为中非关系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中非合作展开了新的篇章。一是深化中非传统友谊。二是拓展中非包容性增长。
成果五:
6月16日至22日,李克强总理访问英国和希腊。在出访期间,李克强先后赴英国举行中英总理年度会晤,并对英国、希腊进行正式访问,全程参加30多场活动,与这两国领导人见证数十份合作协议的签署,有力推动了中国与这两国关系发展。
李克强两场演讲助推世界认知中国...<<详细
成果六:
6月28日至29日,中国、印度、缅甸共同商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纪念大会并作主旨讲话...<<详细
7月3日至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主席这次访问韩国是一次走亲戚、串门式的访问,目的是增进两国人民友好感情,推动中韩关系再上新台阶...<<详细
成果八:
7月13日至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拉美,这是2014年中国外交“下半场”的开局之旅。此次访问成果丰硕。
巴西是习近平访问拉美四国的第一站,也是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拉美国家...<<详细
中国有13亿人口,13亿人口的目标,坚定的意志是要实现现代化,这将是漫长的道路。目前中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虽然经济总量是世界第二,但人均GDP在80多位以后,只有6800美元,而中西部才刚刚达到5000美元,甚至一些省份还超过2000美元。按照国际组织的标准,中国现在还有2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是我们必须克服的困难,才能够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详细
2.中国道路的特点概括为“五合一”
一是强调发展的和平性。中国不但不会搞西方列强侵略、掠夺、战争、扩张那一套,还要把我们的力量用来为世界和平服务,将发展与和平有机统一起来。二是强调发展的自主性。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的根本特征,自力更生是我们的优良传统。30多年来,我们始终把发展的基点和重心放在国内,主要靠改革开放,靠自己的智慧和勤奋,靠不断扩大内需,靠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求得自身发展...<<详细
3.和平发展是当今中国的战略抉择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国与国之间利益交融、休戚与共,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是时代思维。更好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实为正道。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取得巨大发展成就,国际地位大幅提升。这一切正是通过争取和平发展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良性互动的结果...<<详细
4.中国的安全文明对西方的超越
中国面临的安全挑战,呼唤中国超越西方安全观,提出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安全文明观。中国应适时提出中国特色的安全文明观,主要内涵包括:
一是安全共享。欧盟是主权共享的成功案例,亚洲地区则应成为安全共享的典范。冷战时期的安全共享是集体安全、安全联盟,如今日益落后于时代要求,必须超越。东亚地区“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导致近年纷争不断,不可持续...<<详细
习近平外交理念四观
战略理念
我们主张,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每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促进其他各国共同发展。世界长期发展不可能建立在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却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只有各国共同发展了,世界才能更好发展。那种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损人利己的做法既不道德,也难以持久。
一个强劲增长的世界经济来源于各国共同增长。各国要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真正认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带效应,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别国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兼顾别国发展。相互帮助不同国家解决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让每个国家发展都能同其他国家增长形成联动效应,相互带来正面而非负面的外溢效应。
7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巴西利亚举行的金砖国家同南美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这是与会各国领导人在会前集体合影。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独立自主的道路观
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和平发展的世界观
世界大义,顺之者前进,逆之者后退。时代不同,世界大义也有变化。当今世界的大义就是和平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因为抓住并顺应了和平发展这一世界大义,从而在内政外交发展上迈上了一个大台阶。
习近平关于和平发展外交战略的论述,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更加重视和平发展成果能够公平地为各国人民所分享,各国人民要从和平发展中得到实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各国老百姓中扩大和平发展的社会民意基础。第二,划定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底线。第三,在两岸和平发展和国家统一问题上,突出了和平发展与国家统一的手段和目标的关系。第四,提倡各国都应该顺从和平发展这一世界大义,走和平发展道路。
义利合一的价值观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以正确的义利观作为中国构建与周边国家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和新兴国家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的指针。义,反映的是我们的一个理念,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国家的理念。这个世界上一部分人过得很好,一部分人过得很不好,不是个好现象。真正的快乐幸福是大家共同快乐、共同幸福。我们希望全世界共同发展,特别是希望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利,就是要恪守互利共赢原则,不搞我赢你输,要实现双赢。我们有义务对贫穷的国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有时甚至要重义轻利、舍利取义,绝不能惟利是图、斤斤计较。
和谐共生的秩序观
中国愿同其他国家一起走和谐共生的发展道路。不走对抗的绝路,不走冲突的老路,要走和谐共生的新路,建设一个包容有序的和谐共生世界,是中国对国际秩序的追求。
——摘自《人民论坛·习近平外交理念“四观”》
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促进和平。中国在处理同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一切国家的关系中,一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在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许多国家建立和发展了友好合作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自提出后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而且也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2005年4月,胡锦涛主席参加雅加达亚非峰会,在讲话中提出,亚非国家应“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